仿生新材料与表界面课题组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论文

时间:2025-06-25

编辑:20140007

海洋溢油及工业含油废水频发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。传统油水分离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油污染时,往往难以兼顾高分离效率与材料可循环性。针对这一系列问题,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超疏水/亲油复合陶瓷颗粒滤料(OFMSPsC)。该材料通过化学接枝法将介孔二氧化硅与磁性Fe3O4纳米粒子复合,并经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(OTMS)表面修饰,兼具优异的疏水稳定性(接触角156.6°)和磁响应性(饱和磁化强度1.173 emu/g)。实验表明,该材料在极端酸碱环境、超声处理和机械磨损条件下均保持稳定性能,油水分离效率超过93%,且可通过外磁场实现快速回收和重复使用。这一创新材料为环境修复和工业油污处理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。

图1 (a) OFMSPsC制备过程示意图;(b) OFMSPsC合成路线图

对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力学和耐用性测试,OFMSPsC陶瓷滤料展现出卓越的长效耐久性。在振动磨损测试中,经过375次剧烈振荡后仍保持优异的拒水性能,证实其微观结构具有出色的机械应力耐受性。超声耐久性测试(40 kHz, 150 W)表明,材料在120分钟处理后仍维持超疏水特性,这得益于OTMS分子链与陶瓷基底形成的稳定化学键合网络。同时,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,归功于致密疏水烷基链对腐蚀介质的有效阻隔作用。热重分析(TGA)显示材料在200 ℃以下热稳定性良好,高温循环测试中200 ℃处理后WCA仍保持在155°以上。综合而言,OFMSPsC通过化学键合增强的界面稳定性与多级粗糙结构的协同作用,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的长效服役性能。

图2 OFMSPsC的力学和耐用性研究

新型OFMSPsC陶瓷滤料通过负载Fe3O4磁性纳米颗粒,展现出优异的磁响应性能,在外加磁场作用下,仅需10秒即可完成高效油污吸附与快速回收。这种卓越的吸油性能源于介孔结构与超疏水表面的协同效应——相互连通的孔道网络既增大了比表面积,又为油分子提供了快速传输路径。对于轻质油,OFMSPsC通过表面特性在油水界面快速铺展并吸附油相,在磁场引导下完成油-水-材料三相分离;对于重质油,功能化表面增强了油-颗粒界面亲和力,介孔结构则提供充足吸附位点,最终实现重油层的完全剥离。这些结果表明,OFMSPsC通过磁响应回收、介孔结构和超疏水特性的三重协同作用,可为复杂油水体系分离提供高效普适的解决方案。油水分离实验数据显示,该材料对多种油类污染物均具有93%以上的分离效率,其中石油醚-水体系的分离效率高达96.4%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OFMSPsC在处理高粘度食用油时仍能保持0.8 kL/m2·h的稳定通量。经过10次循环使用后,分离效率仍维持在85%以上,且通量稳定在4.9 kL/m2·h,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。

图3 OFMSPsC陶瓷滤料的磁回收研究

综上所述,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化学接枝法制备出超疏水/亲油复合陶瓷颗粒滤料(OFMSPsC),通过将介孔二氧化硅与磁性Fe3O4纳米粒子复合,并引入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(OTMS)表面修饰,成功开发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分离材料。该材料展现出突出的机械稳定性和环境耐久性,对复杂油水体系(包括轻油-水-重油混合物、轻油-水混合物和水-重油混合物)均表现出卓越的分离能力与循环稳定性,且可通过外加磁场实现快速回收。这一研究成果为开发高效、稳定、可循环利用的新型油水分离材料提供了解决方案,在工业废水处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。


论文以“Superhydrophobic Granular Filter Media Modified with Mesoporous Nanoparticles for Magnetically Guided Oil Cleanup”为题发表在材料科学类SCI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(Impact Factor:9.5)。2022级硕士生张欣与2024级硕士生向欢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重庆三峡学院胡传波副教授、李廷真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任康宁教授为论文共同指导教师。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51773173、81973288)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(CSTB2024NSCQ-MSX1013)、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(KJZDK202304502, KJZD-M202301201)及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(2024CL05)的资助。

论文连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9/D5TA02783G

下一条:仿生新材料与表界面课题组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论文

关闭